于是,毛主席从1963年1月3日开始酝酿,准备写一首和词。经过反复修改后,在1963年1月8日,终于写出了《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毛主席的这一首和词,从美学上来讲没有《沁园春·雪》那么委婉动人。虽然这首词的开头部分,评论家不太喜欢,但是很多年轻人却很喜欢。早些年在某个论坛“潜水”的时候,时常见到有人引用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里的“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一句怼人,很是过瘾。毛主席这首词前半部分,完全是用的大白话,基本不需要翻译,中间用到了两个典故。其一出自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大意是讲一个人做梦,到了一个叫槐安国的地方当驸马。
词的创作背景,是基于当时的历史大环境,歌颂革命领袖,歌颂我们的人民,顺便批判帝国主义。当中最有名的就是开头两句,“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雄文四卷”,指的是《毛泽东选集》第1~4卷。从郭沫若词的大意上来看,郭沫若要表达的内容和道理,并不深奥。但是在措辞方面,仍然不如毛主席的词来得通俗易懂。比如“世披靡矣扶之直”一句的“披靡”,在这里的意思是大风刮倒了草木。但是,普通人对初读这首词,不一定能知道其意思,所以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而用“桀犬吠尧堪笑止”一句用“桀犬”来比喻帝国主义的元,用“尧”来比喻毛主席,虽然大多数的人都看得懂,但是仍然有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毛主席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是在讽刺敌人没有见过世面,守着一株大槐树,就以为自己拥有了天下,简直是可笑至极。后面一则典故,则是“蚍蜉撼树”。出自唐朝韩愈的《调张籍》诗:“匹夫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一只蚂蚁的力量,怎么摇得动大树呢?“西风落叶下长安”,是说敌人的“西风”吹起落叶,破坏了世界的安宁。同时,“长安”也是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首都,这里也代指中国。“鸣镝”,指的则是一种响箭。“从来少事”一句,直到结束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需要我们马上去办。天地流转,光阴飞逝。要改变这个世界,也许需要一万年。可是那样的话,就太长了!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首任院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郭沫若一生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领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感情上,却被许多人鄙夷,终其一生,他共有3任妻子,5位情人,11个儿女,一生纵情肆意,重婚、出轨、嫖妓、弃妻儿于不顾,可谓之渣男中的渣男了。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与郭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
五洲风雷交加,雷鸣电闪。看到了吗,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怒气。用这样的怒气,来扫清这世上的害人虫,我们就将没有敌手了。“沧海横流”这个词,很多近代题材的电视剧经常引用来作台词。不过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这个词其实是郭沫若创作这首《满江红·沧海横流》的时候创作出来的。郭沫若的这首《满江红·沧海横流》虽然写得也很有气势,但是通读下来,理解意思之后,仍然觉得毛主席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读起来更加有气势。平心而论,毛主席这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不能算是他作品中的第一流,却是他作品中解气的第一流,所以有词评人说毛主席这首词像一篇战斗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