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郭沫若生平与思想发展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我喜欢你,像你的眉眼不行,像你的脾气不行,不是你不行你是朝露,是晚星,是我一切欢喜,我舔舐你的眼睛,未饮酒,已酩酊你有多特别呢?万千人中走过,即便近视也能一眼望到你
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抗战胜利后,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喜欢你迷人的眼睛,思考的表情,动听的声音,我心里你就是唯一,已经没人可以代替曾想过放下你可想到你是世上唯一心就一阵窒息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大概就是什么都介意却什么都原谅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凹凸曼打小怪兽,我和你,手牵手,安安稳稳到白头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想做你的枕边书,怀中猫,还有意中人三生有幸遇见你,纵使无缘亦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