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钻石因为其本身硬度高,密度高,被人们视为坚贞爱情的象征,很多人求婚或订婚都会购买钻戒,那么你知道决定钻戒品质的是什么吗?是的就是钻石的4C,今天 特一小编 将为大家揭开 钻石4C标准 的神秘面纱。

钻石切工
钻石的切磨工艺是钻石最重要的特性,因为即使一颗钻石拥有完美的颜色和净度,但是拙劣的切工也会使一颗钻石失去其耀眼的光彩。切工对于钻石的外观和价值至关重要,并且是4C标准中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鉴定标准。如果预算充裕,当然选择切工级别越高的钻石越好了。因为它们的切工是按照最精确的比例,拥有最高级的抛光和对称性,反射着最灿烂的光芒。如果说性价比高,应选择G或者VG级切工。如果预算有限,又想拥有较高等级的切工,可以考虑选择净度和颜色级数较低的钻石,例如可以选择G或H级色度和S11或S12净度的钻石。
钻石净度
钻石净度是指其无内含物和表面特征的程度,天然钻石是碳元素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形成的。而这一过程,也导致了每颗钻石有内 部的特征,称为 “内含物”, 在钻石表面的则称为“表面特征”。也许很多人会说世上没有绝对完美无瑕的天然钻石,但是有一点却是不可否认的,净度越高的钻石,价值越高。
钻石重量
克拉是钻石重量的计量标准。1克拉等于200毫克,1克拉也等同于100分,如0.5克拉的钻石也可以称为50分。众所周知,钻石越大,其稀有程度越高。因此,钻石的价格会随着克拉重量的增加而上升。不过,即便是两颗钻石的重量相同, 其价值或价格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其实我们不必执着于钻戒的重量,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意,要选择能代表自己心意的钻戒,如市场上备受人们青睐的珠宝品牌 特一 ,自诞生之日起,特一便贯彻“(真爱钻戒) 一生只送一人 ”的品牌理念,坚守“ 特一求婚 ”的极致爱情信仰,而且 特一钻戒一生只送一人 ,有一生只爱一人的浪漫寓意,这样的令人心动的钻戒,不管是多大的,送给女友,相信她都会为你的用心而感动的。

钻石颜色
钻石颜色实际是指其无色的程度。对大多数珍贵钻石来说,其颜色鉴定标准取决于它的无色程度。一颗不含杂质且结构完美的钻石就像纯净的水滴一样,是没有颜色的,具有很高的价值。

当你仔细观察钻石的时候,有可能会看到钻石里面含有瑕疵或内含物。这些东西通常都是由于晶体的扭曲组成,而钻石的净度就代表着钻石的透明度。钻石的净度主要是从钻石内含物的体积、位置、数量和瑕疵来评级的。
很多时候,肉眼是无法看到钻石内的杂质的,一般宝石学家在检视钻石时,会使用 10 倍放大镜和依据 G.I.A.的标准来鉴定钻石净度的 11 个等级。从完美无瑕 (FL) 开始,即指钻石内在和表面均无瑕疵,然后顺序到最低的瑕疵级 (I3),形容单以肉眼已能发现石内的内含物与瑕疵。

钻石净度
下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你如何观察钻石的净度。
1. FL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洁净,即宝石内部和外部均不见内含物。
2. IF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无任何瑕疵,但表面或许有一点点瑕疵,重新抛光即可除去。
3. VVS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可见到亭部或表面有极小的瑕疵。VVS1和VVS2的区别是后者有极微小的棉状点和小毛茬等。
4. VS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可见非常微小的瑕疵。 VS1和VS2的区别在于后者可能有微小的棉状点或小毛茬。
5. SI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很容易见到瑕疵,但肉眼看不见。
6. I1、I2、I3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易于见到小瑕疵,肉眼刚刚能够看见到肉眼易见,个别有明显的解理和裂隙。
7. 所有钻石都是用10倍放大镜观察净度,只有I3级可用肉眼毫不费力地看出瑕疵。

几乎所有的钻石都或多或少含有细微的杂质或一些生长的纹线,称为“包裹体”或“内含物”,由于是天然形成的物质,钻石会显露出所有结晶过程的特征,其中包括结晶过程中会渗入了少许其他特质,是钻石内面会出现黑点或白点,它们是钻石形成的天然印记。
由于每一颗钻石中包体的性质、成分、位置、大小都不同,这使得每颗 钻石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而钻石的净度就是根据钻石的杂质、成分、位置、大小来评价的。通常钻石中的包体越少、越小,钻石就越贵。
由于很难找到一颗全无暇的钻石,所以越接近无暇的其价值就越高。

钻石相当于一个棱柱,它可以把光线分成一个五颜六色的光并且能够将这些光反射出去形成多彩闪光,就如我们透过有色眼镜,钻石的颜色将充当一个滤光器。从而减少反射光的逸出。钻石的颜色越浅,闪光的颜色越强。色级就越高。
钻石的颜色,主要为无色、白色、淡黄色。黄色是钻石的大忌,其色凋的深浅直接影响钻石的质量和价值。因此,钻石的颜色是其经济评价中首要因素。国际珠宝界对钻石颜色的分级十分严格,各国也都有其相应的评价标准。
香港对钻石颜色的评价,是用色度计把无色到黄色分为100色,故称为"百色级",我国就采用这种色级分类法。美国宝石学院则把无色到黄色,分为D、E、F、…、U、V、W等色级。

钻石颜色
D级:完全无色。最高色级,极其稀有。
E级:无色。仅仅只有宝石鉴定专家能够检测到微量颜色。是非常稀有的钻石。
F级:无色。少量的颜色只有珠宝专家可以检测到,但是仍然被认为是无色级。属于高品质钻石。
G—H 级:接近无色。当和较高色级钻石比较时,有轻微的颜色。但是这种色级的钻石仍然拥有很高的价值。
I—J 级:接近无色。可检测到轻微的颜色。价值较高。
K—M 级: 颜色较深,火彩差,所以我们不提供,也建议客户不使用。
N—Z 级:颜色较深,火彩差,所以我们不提供,也建议客户不使用。

目前对钻石颜色分级的评价,大多采用对比法,即在标准白色钻石灯下,把所需要分级的钻石,与"标准钻石样"进行对比划分。由于这种分级是以美国宝石学院的方案为准的,因此,用作对比的标准钻石最好经过美国宝石学院鉴定,并需附有证书。
对于分级标准外的其他颜色,如红色、蓝色、紫色等,因极为罕见,故这颜色的钻石均为钻石中的珍品,其价格远远高于一般钻石的计价标准。如1987年4月28日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一次宝石拍卖会上,一颗重量仅为0。95克拉的紫红色钻石,其成交价竟高达88万美元。


1). 切工也会影响钻石的光彩吗?The 4Cs CUT 切工
2). 哪些钻石会显得比较白? The 4Cs COLOR 颜色
通常,理想的钻石应该是无色的,无色或近乎无色的钻石最珍贵。当然,有色彩钻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颜色分级另有标准。
因为内部含有细微杂质,所以多数钻石的颜色各有不同。钻石的颜色是根据接近无色透明的程度来划分的,从最高级为D色(无色透明)到最低级z(淡黄色),钻石的颜色越白价格越高。
3). 该买多大的钻石? The 4Cs CARAT 克拉

标准圆钻质量与直径对照表

4). 净度对钻石的影响大吗? The 4Cs CLARITY 净度
通常,理想的钻石应该是无色的,无色或近乎无色的钻石最珍贵。当然,有色彩钻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颜色分级另有标准。

在钻石4C中,唯一受认为影响的只有切工。车工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钻石的出火、闪光。人们为了满足不同的喜好,通常会把钻石加工成各种各样不同形状花样,如果没有切工师傅精确无误的设计、巧夺天工的雕琢,就不能充分展示钻石彩虹般的火彩。切工太浅:当钻石被切的太浅时,光线也会从它的亭部逸出,钻石的亮度因此受损,失去光泽而变得黯淡。切工太深:当钻石被切的太深时,光线就会从它的底部逸出,因此钻石的亮度就会受损,而它的中心也因此变暗。车工的基本形式包括:圆形、梨型、心型、祖母绿型、公主型、橄榄型、椭圆型。

完美比例

比例和内在反射关系
如图所示,钻石的冠部(crown)是钻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进入钻石内的光线。当光线射入钻石内部会使钻石更明亮,使钻石看上去象五彩缤纷的火焰。以圆钻来说,冠部的正中央有一八角形的刻面(Facet),称为桌面(Table);桌面的每一边之外有一个三角刻面(Star Facet),称为三角刻面;每二个三角刻面之间有一个菱形刻面,称为风筝刻面(Crown Facet);每二个风筝刻面之间,接触腰围的一端,有一对腰上刻面(Upper Girdle Facet)并且成对排列,左右对称,称为上腰刻面。
钻石的腰部(girdle)是环绕钻石最宽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从钻石的侧面观察,腰围成一条线。腰部的作用,在保护钻石的边缘,防止钻石破裂,并作为宝石镶嵌之边缘。
钻石的底部(pavilion) 也叫亭部,是钻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钻石底部的作用,使通过冠部进入钻石的光线,反射到你的眼睛。以圆形钻石来说,冠部共有33个刻面,腰围之下有24个刻面,加上尖底1个刻面,总共为58个刻面。

以圆钻为模型,它的典型比例如图:
项目琢型琢型191912691951Scand.DN标准琢型1969Eulilz最佳琢1972
台面大小53.056.156.057.556.5
冠部高16.219.214.414.614.45
亭深43.140.043.243.143.15
冠部角34.541.133.234.533.36
亭部角40.7538.7040.840.7540.48
钻石的切工是重要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切工可分为很好、好和一般三级。而国际上除上述三级外还有差(Poor)这一级。做工优良的钻石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需要用仪器来仔细测定,才能得知它是很好、好还是一般。同样大小、同一色级、同一净度的钻石,由于切工的好坏,其价格可相差数倍之巨。 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火彩度。切工优良的钻石,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切工不良的钻石,边缘显得不锐利,光芒顿减。大自然赋予每颗钻石原石不同特征的瑕疵,然而通过切磨师的切磨,却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原钻石的天然美丽,创造最大的价值。如下图所示,要使钻石最充分的发挥它独特的美丽光芒,则完全依赖于钻石切磨的比例是否得当,以及抛光的质量,刻面的对称性等等。





